2009又快到了,再也赖不掉年龄的增长了,那么就安心记录这些日子吧

星期六, 二月 28, 2009

我为什么要学心理学?

冷到极点的天气里,抱着书比抱着电脑更安心,比抱着书更安心的是,在被子里左边是书,膝盖上是电脑。

这么多天以来的纠结情绪一直被我压制,渐渐觉得自己开始向着不以物喜,不以已悲的方向去了,我不知道这是好事坏事,如果成熟是以再没了鲜明为代价的,那我就欣然接受前一天晚上关于我心理年龄25岁的测试结果。

入正题,捧起这本超过1000克的《心理学与生活》,是很费力的事情,既然这么费力了,那就乖乖听话按它的要求做到,第一章的学习之后,我需要一个列表,举出所有我在心理学学习过程中想得到答案的问题,SO,那就开始吧。

1.物质的繁荣与道德的程度之间是否有着确定的反相关关系?为什么这世界越来越繁荣,道德却越来越沦丧?物质对于人们的心灵有着怎样的影响?

2.时间如何在我们的生命里起作用?为什么久远以前的事情,会被时间冲淡?这是否与我们的脑容量有关?新的记忆被优先存储,大脑自动删除旧的记忆?

3.为什么我的性格中,始终有着避免冲突的倾向?我总在隐忍,然后在最后的时刻一次性爆发,这意味着什么?

4.人的行为模式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是怎样的?是可以定量的吗?

5.为什么我总是睡不好觉?

6.为什么我更愿意宅在家里,而不是去更多的场合认识新的朋友?

7.为什么线上聊天比当面聊天,我更容易感到自在?

8.为什么我看不清真实的自己?

9.我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?当我在坚持某些原则的时候,这些原则为什么会成为我的原则?

10.我该如何更好的与别人互动?

暂时这么多吧,容后补充。

见鬼的天气,《MAD MEN》

下午和南瓜在COSTA 喝咖啡,长谈,我们颠倒了顺序,在告别的时候说起这烂透的天气,她说,媒体说今年是个漫长的烂冬天,这话听着真绝望,可又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形容了。

十多天前,气温骤升到二十七八度,我欢天喜地的说,春天来了,被哥哥笑话说,才二月,怎么可能?果然,这些天一路降温,因为有些上火,在家里也在减少开空调的时间,坐在写字台前看《MAD MEN》,就冻到全身发抖。

《MAD MEN》,也是这两年艾美奖的大赢家之一,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麦迪逊大道的歌舞升平,几个月前就看到这部剧,却因为它阴沉优雅的风格静不下心来看,那些广告业的黄金年代现在看着如同梦境一样,再也不会有那样的时候了。

想到在之前的一家公司,被TOM 唐培训JWT著名的TTI的时候,他说,奥美是家邪恶的公司,越来越有同感,所有企图让广告科学化,流程化,让创意标准化的作法,其实都蛮邪恶的,企图像大工业生产一样批量生产创意的做法实在是烂到家了,如同今年这个漫长的烂冬天一样烂。

《MAD MEN》,又名《广告狂人》,没有任何科学体系的广告年代,去到哪里都合理的年代,才是这个行业的终极宿命,广告创意和艺术创作一样,所有好的,美的,早就散落在那里,要的是通透的眼睛和彻底清醒的心灵,找到而已。不知道有多少曾经或现在的广告人看过或正在看这部剧,是否和我一样心生向往,当然,我的向往不包括那个年代暧昧混乱的办公室桃色艳情,哈。

差点忘了,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,也只在美国说的通,麦迪逊的黄金年代里,总统竞选也是常常要找广告代理公司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