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又快到了,再也赖不掉年龄的增长了,那么就安心记录这些日子吧

星期二, 三月 04, 2008

《当幸福来敲门》

这是一部我很少会看的那种励志片,看到它是因为它误被归类到喜剧片。
威尔史密斯和他自己的亲生儿子,在电影里出演一对父子。

这个世界上,有哪些事是你能够做得到的?哪些是你想要做到的?那些想要做到的事情最终有哪些被你变成了成能够做到的?回答不了是吗?我也回答不了。

那么,换个问题。

如果有一个工作机会,需要你与另外19个人一起不领薪水的竞争半年之后才会对你揭晓结果,你还会不会去争取?别急着回答。
在这六个月里,因为你赚不到钱,你的妻子会弃你而去,留下年幼的儿子给你一个人抚养,你还会不会去争取?
你没有存款,只有待缴的帐单,和许久也不能卖出一台的医疗器械,哦,差点忘了,还欠着政府的税,你交不出房租,房东将你扫地出门,你带着儿子没有容身之处,要和一群流浪汉一起竞争每晚在收容所里过一夜的资格,一旦今天没有排到队伍的前列,或许你只能去地铁站的洗手间里过这一晚。
还会想要这个机会吗?还是和很多人一样,先找一份工作,保障你的日常生活,留住你的妻子?
答案似乎清晰些了。
还是请别急。
上帝告诉你,六个月后你会争取到那个工作机会,是这个机会让你在数年后拥有了自己的公司,让你成为百万富翁,让你就此飞黄腾达,甚至有朝一日你这六个月的经历会被搬上银幕,由全球最具票房保障的一线大牌威尔史密斯来扮演当年的你,他甚至还首次带着自己的亲生儿子出镜来扮演你的儿子。

现在是否觉得区区六个月的煎熬还是值得的。

这不仅仅是个电影故事,一个剧本,这是真实的人和事。

梦想是个很高贵的词,是一条由宽向窄不断收缩的路途,它对着每个人敞开,谁都有公平的机会接近它,更为公平的是,到达终点前,谁都看不到结果。
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,即是相信尚未曾得到的一切。

圣经说,没有看见就相信的人们,有福了。
又有人们说,人往往轻易放弃了应该坚持的,却又固执的坚持着早该放弃的,谁是判定是否应该的人?谁能做这样的决定?谁能把握坚持的时间和节点?我不知道,我也不知道谁知道。

SO,NIKE的智慧在于,JUST DO IT。
去做吧,别轻易放弃,也别让大雨打湿梦想的翅膀,所谓坚持,都从细节开始,既然没人知道明天的事,谁能说太窄的路就一定不会成功呢?

——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坚持梦想的人们,另,如果有人知道《当幸福来敲门》里,史密斯父子在收容所里听到的那首震撼人心的歌曲叫什么名字,麻烦告诉我一下。

当乙方成为甲方(连载1)

前言:成为甲方三个月,感受很多,开始写下了这些,放这里来了。

你站在哪一边看产品?——
做乙方的时候,客户常说,你们要多了解我们的企业,多了解我们的产品,一直觉得是客户不够前锋不够时尚不能理解我们的 大创意;做到甲方的时候,才知道客户说的很有道理的,明明我一年后才打算开一线市场,现在给我一堆上海消费人群分析做什么呢?早做准备是没问题的,但只给 我一线不和我一起关心二线就有问题了。曾经自己也喜欢动不动给人家一个远大前程,一旦知道这一年70个点的销售额得从华东的江浙和华北出来,远大前程就越发的远大起来了。产品还是产品,关键是,你从哪个角度来看它?

讲提案和听提案——
在广告公司的时候,提案之前自己基本烂熟于心,自已觉得逻辑清楚情理皆动人,变成市场部去听提案的时候就完全不是那么 回事了,怎么着我也算在广告业混了这么久,反应不算太慢听力也还没开始退化,遇着那么机关枪一样提案的人我还是头大,噼哩叭啦一堆讲下来,压根就不知道对 方要说什么,然后要就着这么个不清不楚的东西在会议上定个结论出来,想想自己曾经也是这样,冷汗就下来了,甲方也不容易啊~得有多快的反应速度提炼速度?
参加过一个培训,讲师说,自己知道的东西不见得对方也知道,讲解不是目的,沟通也不是目的,目的是确认你和你的谈判对手有哪些观点一致,哪些观点不一致,没有两个人是在完全相同的知识背景下成长起来的,你自己眼里的理所当然,在别人眼里丝毫也不理所当然。
听完广告公司第一次的提案,我想起这句话来了,由衷的觉得,不仅是这样,同样,自己的逻辑是否清楚,和是否能讲成逻辑清晰,还是两码事来的。
过气前老板提过一个秘籍,对老板提案之前最好跟其下属先沟通,这样提案更容易过,确实是真理。可代理商也有那不开窍的,忍无可忍的跟代理商说,提案之前,先给我看一遍,代理商大咧咧的回我,“不行!我要给你一个惊喜!”OKOK,期待了两次惊喜之后,发现永远只有惊没有喜,开始听到惊喜两个字就头大,要知道,你们要不要给我惊喜我不在乎,别总吓着我老板行不?你们的工作就是我工作,大家配合点成不?

广告公司有多重要?——
一样的问题,看你站在哪边看。对企业方来说,广告公司很重要,至少三分之一的工作是和广告公司沟通,可我还有那三分之 二的工作谁来帮我做?所以,我是真的很忙,你们的所有工作都在我的职责范围之内,你们不能做和做不了的事也在我的职责范围之内,别动不动打着“你们不好好 配合我们广告公司的工作是对品牌的不负责啊”,一听这话就来气,先不说宾主关系不分,品牌到底是谁手上呢?明明是我家的孩子,怎么让你们帮着看着点就跟了 你家的姓了?
以前喜欢跟客户说,这个项目不在合同范围之内,我们不能负责之类云云,现在我更喜欢那些知道帮我推荐供应商的客服,哪怕找来的不合用,心意我会领受的。



先写到这里,毕竟,十年的广告人心态对抗三个月的企业方心态还是足够的,我相信我自己的心态还没有完全转换过来,这个开篇先放着这儿,以后继续。

星期一, 三月 03, 2008

健康的休闲食品

目前在做一个健康的休闲食品的Marketing工作,但其实自己一直心有疑虑,“健康”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?或者说,究竟能影响到哪一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?

去年的时间里,还在广告公司帮企业做定位,做灯具的,可以叫健康照明,做地板的,可以叫健康地板,这些都没有太大的问题,从产品特性上来说,灯也好,地板也好,都是一次性决定,然后在较长时期内不需要再次购买的产品,灯泡和地板蜡等延伸产品我们暂不考虑,地板铺好可以用个十年八年,灯具采购回来也是数年之内不会更换,健康做为一个主利益点,经过长期摊销反而是有利的,没有哪个消费者没事儿换家里地板玩。休闲食品却不,人人都知道膨化食品不够健康,吃一袋乐事薯片不如直接去吸汽车尾气或连抽十支烟,而为什么各个通路里这些食品仍然是货架上最大的庄家,永远占着最好的位置最大的排面?

健康是个长期的隐性的利益,要摊销到日常生活习惯里,本身就是对人性意志力的考验,吸烟有害健康的口号长存于每一包香烟的外盒上,麦当当和肯上校一边大呼健康一边仍然靠传统产品吸金,抵制美食的困难在于发生的频率太高了,每天遭遇一次以上。

健康究竟应该这个产品的周期里起到什么样的作用?而最终,它又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?

开篇贴

古人开篇以明志,我也是。

市场部的生活开始到第三个月,决定写日记,整理工作、思路和随想。